close

  

中儲
作為中國最大的糧食倉儲企業,據中儲糧企業網站顯示,其直屬企業庫容總量為500多億斤,折合2500多萬噸。如此庫容,僅相當於存儲了2014年糧食收儲量的零頭。

 

 

中國開始檢查收儲企業執行國家糧食購銷
英國《金融時報》4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腐爛糧食凸顯政策漏洞中國官媒曝光了中儲糧公司倉庫存糧品質低劣問題——一般被視為禁忌話題,這是中國官方首次承認大量農業儲糧可能已嚴重受損
中國中央電視臺週末播出名為《糧倉「碩鼠」》的報導,暗訪畫面記錄了中國東北中儲糧倉庫官員折扣價格購買陳糧低質糧食,在填寫相關檔時卻顯示是按國家規定的價格購買新糧。報導中曝光的糧食已發芽變色發黴。報導稱,「通過這樣的操縱,品質難以保證。」 政府組織的糧食棉花拍賣經常流拍,這加劇了外界的猜疑——它們的品質已差到無法商用的地步。
中國糧食儲備真實品質將給全球糧價帶來重大影響。若儲糧中大量無法食用,中國將被迫增加進口,從而令國際糧價上升。若儲糧品質好,北京會採取措施降低儲量,將其推向市場,這將讓糧價走低。
中國政府的最低保護價制度已令儲糧數量不斷增加。該制度旨在增加農民收入,鼓勵其種糧積極性。外界估計,中國棉花玉米儲備數量約占全球總儲量的60%40%
定價政策的改變將遭到從中牟利的國有機構反對。美國商會今年年初在一份報告中稱,糧食收儲最低保護價制度給中儲糧公司帶來巨大成本,該公司負責管理中國的糧庫。
中央決策者承認,中國的土地和水資源不足以為14億人口生產足夠多糧食。無處不在的土壤污染將使中國更多種植勞動密集型的經濟作物,並進口糧食。其中一個建議是降低過去幾年中逐漸增加的糧食儲備水準,逐漸擺脫毛時代的糧食自給自足政策。
中國目前正在試點向棉花或大豆種植農戶直接發放補貼的辦法,而非設定最低價格。今年3月,北京表示將斥資1546億元人民幣用於儲備糧食、食用油和其他物資,但並未明確如何分配。(作者露西•霍恩比,王曉雄譯)

中儲糧收儲之困:「小馬拉大車」監管很吃力
遼寧省開原市慶雲堡中心糧庫、吉林省松原市白依拉嘎收儲庫被央視曝出糧食收儲中「以陳頂新」後,轉圈糧問題再次暴露在公眾面前。
4月18日,國家糧食局決定,將把東北三省一區收儲的政策性糧食庫存作為今年國家糧食庫存檢查的重點,嚴厲查處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過程中的買陳抵新低收高轉等各種轉圈糧問題。對於調查結果,4月20日,中儲糧中策研究室主任顧洪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過兩天結論和處理意見出來後,會及時向社會公佈。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這兩家糧庫分屬民營庫點和地方國有企業,不屬於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自身系統,這顯示出中國現行糧食收儲制度中,對受託協力廠商的監管漏洞。
2014年,中儲糧作為國家委託的托市政策執行主體,累計組織完成政策性收購糧食近1.25億噸。中儲糧官網顯示,中儲糧自有企業總戶數986戶,其中直屬庫346戶,根本覆蓋不了全國糧食主產區。
一接近中儲糧的資深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儲糧是「小馬拉大車」,一家企業承擔了國家收儲和臨儲工作。這麼大的責任中儲糧根本完不成。
東北轉圈糧曝出協力廠商監管漏洞
4月18日,國家糧食局官方宣佈,要求遼寧吉林兩省糧食部立即對央視曝光企業的嚴重問題進行徹底核查。同日,由國家糧食局監督檢查司長趙文先帶隊的兩個核查督辦工作組分赴遼寧、吉林兩省,對核查工作進行指導和督辦。
當日下午,吉林省糧食局、中儲糧吉林分公司對白依拉嘎收儲庫的部分稻穀糧囤進行了查封,約為1.6萬噸。同時,由國家糧食局、中儲糧和遼寧省農委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駐鐵嶺開原市慶雲堡中心糧庫,現場查封該糧庫收儲的2.5萬噸水稻。隨後,吉林省多部門聯合調查組又趕赴松原、白城等地糧庫調查,調查結果或在21日前公佈。
國家糧食局稱,該局還將把東北三省一區收儲的政策性糧食庫存作為今年國家糧食庫存檢查的重點,同時要求正在進行年度糧食庫存檢查的各省區市糧食部門,嚴查買陳抵新、先收後轉、低收高轉等各種轉圈糧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開原市慶雲堡中心糧庫為中儲糧開原直屬庫租賃的民營庫點,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儲庫為中儲糧松原直屬庫委託的地方國有糧食庫點。多個中儲糧委託租賃庫點出問題,暴露出目前國家糧食儲備制度的監管漏洞。
目前,國儲糧食監管有三個主體,分別為中儲糧、國家糧食行政管理系統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其中糧食管理系統承擔行政監管責任、農發行負有金融貸款監管責任。
自從2013年秋糧收儲開始,在國家糧食收儲監管上,國家有關部門引入省級糧食部門和農發行,對於委託收儲企業三方共同監管。
糧食收儲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解釋,2013年,國家對東北玉米和大豆臨時收儲,一改以往實施的統貸統還糧食收購貸款制度,實行「分貸分還」政策。但去年,國家發改委重新實施由中儲糧負責的統貸統還糧食收儲貸款制度,其中一個原因是委託收儲企業把關不嚴,不符合要求的糧食進入了國儲庫。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中儲糧瞭解到,要求三方共同監管中央儲備糧,由中儲糧爭取而來。
根據三方共同監管責任,三方在確定委託租賃庫點時,在組織、協調,確保了定點、啟動、費用撥付、統計、收儲監管、驗收等環節上都負有責任。
2014年5月份,中儲糧原政策研究室主任申雷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在收購過程中,三方共同監管。中儲糧要和委託收購企業簽訂兩個合同:一個是委託收購合同;另一個是委託保管合同。這兩個合同必須有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農發行共同簽章。簽章就更加明確了兩個部門要履行監管責任,一是行政監管,二是金融監管。
東方艾格大宗農產品分析師馬文峰表示:這次出現問題,主要是委託收儲和代儲企業。
接近中儲糧的資深人士表示,委託企業是法人主體,擁有獨立的人財物權利,讓中儲糧一個企業監管另一個企業不可能,二者只是經濟上的委託關係。
他表示,委託租賃庫點出問題,不是中儲糧一家的問題,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農發行也要承擔責任。現在是定點出的問題還是管理上出現問題,需要明確,要進一步落實三方共同監管責任,明晰權力和責任主體。
中儲糧「小馬拉大車」
中儲糧作為國家政策執行主體,承擔著國家龐大的政策糧油收儲任務,但同時背負著眾多非議。
2月9日,中儲糧發佈的資料顯示,2014年,中儲糧累計購銷糧食25885萬噸,累計購銷油脂578萬噸。其中,糧食收購總量近1.25億噸。
1.25億噸是個天量的數字,按照2014年中國全年糧食產量60710萬噸的數字計算,全國約20.59%的糧食進了中儲糧管理的國家儲備庫。如此龐大的體量在全世界也極為罕見。
作為中國最大的糧食倉儲企業,據中儲糧企業網站顯示,其直屬企業庫容總量為500多億斤,折合2500多萬噸,如此庫容,僅相當於存儲了2014年糧食收儲量的零頭。
而在糧食收儲上,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幾乎承擔了三分之一的任務量。截至2月5日,黑龍江2014年政策性糧食累計收購達到4000萬噸,收購總量創歷史新高,其中粳稻品種收購量占全國粳稻收購量的82%,玉米收儲量占東北三省一區收購總量的50%。同時,政策性糧食庫存超過8000萬噸。
在此龐大收儲中,水稻委託收儲庫點和租倉庫點1052個,玉米委託收儲庫點和租倉庫點1057個,這些都不是中儲糧自有的企業。一個分公司管理如此大規模的委託企業和租賃庫點難度可想而知。
上述接近中儲糧的人士表示,對於管理如此大規模的國儲糧食,全靠中儲糧一家企業來做,如同「小馬拉大車」,根本承擔不了如此龐大的儲備任務和責任。
中儲糧方面人士表示,目前糧食收購量與對有資質的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矛盾最突出的就是東北地區,中央企業不夠,只能委託社會企業。
而托收儲庫點和租倉庫點面臨著各種監管風險。去年5月,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中儲糧時,中儲糧原政策研究室主任申雷海就表示:統貸統還風險太大,再這樣下去,現有的中儲糧管理體系將不堪重負。
馬文峰表示,這次出問題從更高層面講,不是中儲糧的問題,而是收儲制度存在問題,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形勢,要改變目前的收儲制度,實行目標價格制度,並利用金融手段調節糧食價格。
中儲糧內部人士認為,托市收購政策改革還沒完成,還需要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實施目標價格制度,但這是漸進式改革。這種情況下,在主糧上還會繼續收儲,但是會面臨收購量大、倉儲量大的問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碩鼠 頂新 以陳頂新
    全站熱搜

    品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